11月1日,“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暨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20年座谈会在金沙9001cc以诚为本首页召开。会议由金沙9001cc以诚为本首页、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合主办,来自金沙9001cc以诚为本首页、中共中央党校、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业大学、中共湖北省委党校、中共武汉市委党校等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会议。
会议设置了开幕式、自主发言、闭幕式三个环节,由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秘书长、金沙9001cc以诚为本首页郎廷建副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金沙9001cc以诚为本首页副院长罗永宽教授和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朱可辛教授先后致辞。罗永宽教授代表学院对中央党校科社部专家组和出席会议的湖北省科社学界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金沙9001cc以诚为本首页科社学科的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他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下,科社学科也迎来了新发展,专业生源质量逐年提升,但仍存在无法享受后备人才招生政策红利等隐忧。朱可辛教授代表中央党校科社部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对金沙9001cc以诚为本首页和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表示感谢,同时介绍了中央党校科社学科点的发展近况,对全国科社学科现存的定位不清、生存空间不足等问题表达了忧虑,希望就学科未来发展听取意见建议。
自主发言阶段,中央党校科社部徐浩然教授和冉昊副教授,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社会主义研究》杂志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唐鸣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社会主义研究》杂志副主编王建国教授,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沙9001cc以诚为本首页院长龚先庆教授,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武汉科技大学金沙9001cc以诚为本首页院长唐忠义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俞思念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金沙9001cc以诚为本首页吴东华教授,湖北大学金沙9001cc以诚为本首页贺祥林教授,中南民族大学金沙9001cc以诚为本首页王志林教授,武汉轻工业大学金沙9001cc以诚为本首页院长胡沫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金沙9001cc以诚为本首页朱桂莲副教授,先后围绕“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现状与展望”进行主题发言。
徐浩然教授介绍了中央党校科社学科近年的研究方向和主要成果,同时指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研究边界模糊、亟需创新突破的问题。冉昊副教授介绍了专家组的考察路线与前期调研成果,总结了相关专家学者对科社学科发展提出的成立一级学科、保持政治学二级学科现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属学科三类建议。唐鸣教授指出,过去科社学科发展受制于行政权力,希望年轻一代学者在掌握学术话语权和学科评价主动权等方面做出努力。王建国教授认为,由于马学科已经基本覆盖科社的研究方向,政治学科的学术话语与科社并不相容,科社学科处境尴尬,他同时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科社专业未来发展的三大主要方向。龚先庆教授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社学科点从发展到被取缔再到有待恢复的曲折过程,并对条件允许时恢复科社学科点表达期望。唐忠义教授肯认科社学科发展正面临的困境,指出学科发展需要处理属性与内涵、边界与质量等关系。
俞思念教授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把握政治方向、制定总体战略的学科,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核心,具有先导性、行动性、构建性和批判性。他认为现在不宜过多讨论学科定位问题,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则上继承和创新,同时希望加强相互往来交流,建立学派意识。吴东华教授指出,科社理论在课程大纲中所占学时比例越来越小,由于理论与现实有所差距,科社理论的解释力受到挑战,在各种场合失语、失踪、失声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面向未来,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勇于发声,起到智库作用。贺祥林教授介绍了湖北大学科社学科点的历史与现状,认为科社学者必须广泛学习,坚持体型思维,整体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王志林教授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很多经验教训值得学习研究,这一代学者青黄不接的现状是暂时的,必须保证薪火相传,期望未来能有更大的生存空间。胡沫教授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在于打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板块,要回答什么是新时代的“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21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如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朱桂莲副教授简要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金沙9001cc以诚为本首页硕士课程中科社部分的建设情况,认为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不小挑战。
会议最后,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共湖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主任黄开华副教授代表学会进行总结发言并致闭幕词。他指出,目前科社学科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希望未来加强经典著作研学,突出指导作用,使组织推动与个人努力相结合,充分利用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等平台扩大学科影响,博得相关领导重视,使科社学科前景更加光明。
(宋立崑供稿)